首页 > 乡村振兴 > 养殖技术 正文

紫花苜蓿的栽培及在畜禽生产中的应用

来源:宁夏三农呼叫中心 发布时间:2018-08-02 

  张文升    研究员   银川市农牧局

  2018.7.31

  一、紫花苜蓿的栽培技术

  苜蓿喜温暖半干旱气候,日均温度15-20℃最适生长,高温高湿对苜蓿生长不利。苜蓿抗寒、抗旱性强,对土壤要求不严格,沙土、粘土地均可生长,连续积水1-2天即大量死亡,因而要求排水良好,地下水位低于1米以下,喜中性或微碱性土壤(pH7-8)。

  其栽培技术:

  1.整地:播前要求精细整地,并保持土壤墒情。在贫瘠土壤上需施入适量农家(畜禽)肥作底肥。酸性土壤每亩应施20-40公斤石灰。

  2.播种:春、秋播种均可。在春季墒情好,风沙危害小的地区可春播。春季较干旱的地区可在秋季播种。秋季播种杂草危害较轻,一般秋播时间为8月下旬至9月上旬。播种方式有条播和撒播。条播行距30-40厘米,播深2-3厘米,每亩播量为0.8公斤。

  3.田间管理:苜蓿幼苗生长缓慢,易受杂草侵害,应及时除草,早春返青前后或刈割后进行中耕松土,有利于保墒和改善土壤通气性,促进苜蓿生长。在干旱季节,早春和每次刈割后浇水,对提高苜蓿产草量的效果非常显著。危害苜蓿的主要害虫有蚜虫、蓟马、叶跳蝉、盲蝽象等,可用杀螟松、乐果、氰戊菊脂等喷雾防治。生长期间有时也发生锈病、褐班病、霜霉病等,可用多菌灵、托布津等药剂防治。

  4.收割:在江淮地区每年可刈割4-5次,一般亩产鲜草6000-8000公斤,高者可达10000公斤以上。通常4公斤鲜草可晒制1公斤干草。晒制干草应在初花期10%植株开花刈割,刈割高度以距地5厘米为宜,最后一次刈割不能太迟,否则影响苜蓿的安全越冬。

  5.营养价值和利用:苜蓿以“牧草之王”著称,不仅产草量高,而且草质优良,具有很高的营养价值,粗蛋白质、维生素和无机盐含量丰富。蛋白质中氨基酸比较齐全,动物必需的氨基酸含量高。干物质中粗蛋白质含量为15-25%,相当于豆饼的一半,比玉米高1-1.5倍。据中国农业科学院研究所曾采样分析,开花期鲜草干物质中含粗蛋白质18.6%,粗脂肪24%,粗纤维35.7%,无氮浸出物34.4%,粗灰分8.9%,其中钙1.09%,磷0.37%。苜蓿适口性好,各种畜禽均喜采食,幼嫩的苜蓿饲喂猪、禽、兔和草食性鱼类是良好的蛋白质和维生素补充饲料,鲜草或青贮饲喂奶牛,可增加产奶量。无论是青饲、青贮或晒制干草,都是优质饲草,利用苜蓿调制干草粉,制成颗粒饲料或配制畜、禽、兔、鱼的全价配合饲料,均有很高的利用价值。

  二、紫花苜蓿在畜禽生产中的应用

  紫花苜蓿产草量高,适口性好,营养价值列牧草之首,所以又称为“牧草之王”。紫花苜蓿不仅含有丰富的蛋白质、矿物质和维生素等重要的营养成分,并且含有动物所必需的氨基酸、微量元素和未知生长因子。在相同的土地上,紫花苜蓿比禾本科牧草所收获的可消化蛋白质高2.5倍左右,矿物质高6倍左右,可消化养分高2倍左右。与其它粮食作物相比,单位面积营养物质的产量也较高。

  1、紫花苜蓿青饲利用技术

  青饲是饲喂畜禽最为普通的一种方法,但应注意苜蓿的最佳刈割时间,不同生长阶段影响紫花苜蓿的营养价值。紫花苜蓿的营养成分与收获时期关系很大,苜蓿在生长阶段含水量较高,但随着生长阶段的延长,干物质含量逐渐增加,蛋白质含量逐渐减少,粗纤维则显著增加,纤维的木质化加重。刈割过晚,茎的总量增加,叶茎比变小,营养成分明显改变,饲用价值下降。

  由于苜蓿含水量大,猪禽青饲时应注意补充能量和蛋白质饲料,反刍家畜多食后易产生前胃膨胀病,一般与禾本科牧草搭配使用。

  2、紫花苜蓿干草的制备和利用

  随着退耕还林还草战略的实施,在许多宜草宜牧地区建立了规模化的苜蓿生产基地,苜蓿产业蓬勃发展,在这一系统工程中,苜蓿干草的制备是苜蓿商品化生产的一个重要环节。制备干草的苜蓿,要掌握适时的刈割时间,一般应在苜蓿的孕蕾期或始花期进行刈割,以百株开花率1%以下为宜。如果在始花期或冠状牙较短时期刈割,苜蓿质优,但蛋白质含量有所减少,如果在结实期刈割,则叶茎比下降,产量和营养成分也降低。制备干草的方法主要有自然干燥法、人工干燥法。

  自然干燥法制得的苜蓿干草的营养价值和晾晒时间关系很大,其中粗蛋白质、粗灰分、钙的含量和消化率随晾晒天数的增加而减少,粗纤维含量随晾晒天数延长而增加。提高苜蓿消化利用率的关键是控制苜蓿纤维木质化程度和减少粗蛋白质损失。由此看来适时刈割和减少运输和干燥过程中的叶片损失非常重要,因为苜蓿叶片的蛋白质含量占整体株的80%以上。

  在国际上从20世纪50年代起开始采用人工快速干燥方法,到20世纪60年代已发展成为大规模的工厂化生产。人工干燥主要有3种形式。

  2.1通风干燥法利用高速风力,将半干苜蓿所含水分迅速风干;

  2.2高温烘干法采用50~70℃或120~150℃温度将苜蓿水分烘干;

  2.3高温快速干燥法利用高温气流(可达100℃)将苜蓿在数分钟甚至数秒钟内,使水分含量降到10%~12%,利用高温干燥后,主要是制取高质量的草粉、草块或颗粒饲料,作为畜禽蛋白质和维生素补充料,便于运输、保存和饲料工业上的应用。苜蓿粉是畜禽良好的维生素和蛋白质补充饲料。可供给胡萝卜素、维生素K、B2和其它B族维生素、黄色素以及优良的蛋白质等。人工干草粉维生素D很少,应注意D3的补充。由于家禽消化纤维能力差,应选用优质一级草粉。

  3、苜蓿的青贮与利用

  苜蓿青贮或半干青贮,养分损失小,具有青绿饲料的营养特点,适口性好,消化率高,能长期保存,目前畜牧业发达国家大都以干草为重点的调制方式向青贮利用方式转变。主要采用以下几种青贮方式。

  3.1半干青贮

  一般采用青贮窑贮存苜蓿,无论采用哪种方式,关键使苜蓿迅速风干,使含水量降到40%~50%再进行青贮。这种青贮料兼有干草和青贮的优点。

  3.2加甲酸青贮

  这是近年来国外推广的一种方法。方法是每吨青贮原料加85%~90%甲酸2.80~3kg,分层喷洒。甲酸在青贮和瘤胃消化过程中,能分解成对家畜无毒的CO2和CH4,并且甲酸本身也可被家畜吸收利用,用这种青贮料饲喂乳用犊牛,平均日增重达0.757~0.817 kg,比普通青贮料增重提高近1倍。

  3.3拉伸膜青贮技术

  这是近年来采用的一种新方法,全部机械化作业。操作程序为:割草―打捆―出草捆―缠绕拉伸膜。其优点主要是不受天气变化影响,保存时间长,一般可存放3~5年,使用方便。

  4、紫花苜蓿叶蛋白的利用

  紫花苜蓿叶蛋白(ALP)是将适时收割的苜蓿粉碎,压榨、凝固、析出和干燥而形成的蛋白质浓缩物。含粗蛋白50%~60%,粗纤维0.50%~2%,并含有丰富的维生素、矿物质等,而叶蛋白的蛋白质含量可与豆粕和鱼粉相媲美,替代猪、禽饲料中部分鱼粉和豆粕潜力巨大。

  5、紫花苜蓿产品对畜禽产品质量的影响

  5.1对家禽产品质量的影响

  蛋黄的颜色主要取决于饲料中叶黄素的含量,苜蓿草粉中叶黄素含量丰富,每千克草粉中约含有240mg叶黄素,是黄玉米的10倍以上(22mg/kg),饲喂苜蓿的产蛋家禽,就会产生蛋黄颜色较深的蛋;另外由于蛋中维生素含量受饲料的影响,苜蓿中富含维生素,特别是核黄素等,饲喂苜蓿的产蛋家禽,蛋中所含维生素量增加。在肉禽日粮中添加适宜的苜蓿产品,由于叶黄素的作用可显著改善肉禽喙、爪、皮肤的颜色,呈鲜黄色,并使肉质鲜美,提高商品价值。

  5.2对猪胴体瘦肉的影响

  由于饲料中粗蛋白水平不同会影响猪胴体瘦肉率,紫花苜蓿产品属于高蛋白质,低消化能(粗纤维含量高)饲料,所以适当比例添加到生长育肥猪日粮中,会增加胴体瘦肉率,肉质鲜嫩,但对猪生产性能无影响。

  5.3对牛奶品质和牛肉质量的影响

  苜蓿对养牛业来说是优质牧草,即可以提高产奶量改善乳脂率,还可以使牛乳中维生素含量增加,特别是脂溶性维生素。在肉牛日粮中应适当使用苜蓿产品,为了防止牛肉颜色变黄,在肉牛肥育饲料里不宜大量使用苜蓿粉。